自京西沿永定河岸北上,丰沙铁路依山傍水,蜿蜒穿行于高山深谷之间。从北京到张家口,京张高铁提速用时不到1小时,可丰沙线还保留着3个多小时的绿皮火车车次,票价仅需28.5元。
丰沙线备受关注,更因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。2023年7月,丰沙铁路沿线路基、轨道、桥梁、隧道等设备设施严重受损,经过一年多的线路整修、设备维护、环境治理等补强工程,去年11月恢复客运开行。汛期又至,丰沙线如何安全度汛?记者实地探访。
雨量计实时回传降雨情况
7月15日一场雨后,丰沙线旁,群山笼罩着一层薄雾。下午3点多,丰沙线34号隧道道口处,回荡着洋镐与石砟的撞击声,国铁北京局北京西工务段线路工人们正对线路进行清筛、捣固,工人们一下一下将枕木下的石砟砸实。
“下过雨后,隧道口往往积水比较多,轨道下方泥土会变得更松软,需要通过‘清筛’将道床里的泥土清理干净,让石砟有充分的回弹空间,列车通过线路时才能保持稳定。”一位线路工人解释。
丰沙线全长近105公里,共65座隧道,每一公里几乎就要穿过270米隧道,清筛难度大。此外,丰沙上行线路还存在6处明渠。今年暑运前,国铁北京局北京西工务段破解复杂隧道清筛难题,明渠区域或填埋改造,或预埋铸铁排水,首次实现全线大型机械捣固与清筛贯通,减少汛期雨水对线路的影响。
除了人工清筛,丰沙线还使用了捣固车、清筛机、打磨车等大型养路机械清筛作业,当前已实现了半机械化。
国铁北京局北京西工务段安全科科长李志祥介绍,“‘23·7’以后,我们在车站、桥梁、山谷等一百多处重要点位优化增设雨量计数量,数据实时回传,一旦发生短时强降雨情况,我们会对列车采取限速、封锁等措施。”线路视频监控也更多了,333处隧道口视频监控如同“千里眼”,全方位监测汛期线路风险,将线路实时画面回传调度指挥中心。
有水害风险检查车先行
丰沙线列车行进群山之间,到了一些区段几乎是“贴山而行”。线路旁的山体长期受风雨剥蚀,崖壁上常有岩石松动,容易产生泥石流等风险。“这两年,我们在地质条件复杂、灾害多发的路段新建18处棚洞,将铁路线包裹起来,山体挂网70余万平方米,防止山体落石。”李志祥表示。
“‘23·7’后,铁路‘护路神’也越来越多了。”雁翅站站长韩局生口中的“护路神”,便是铁路线路障碍报警检测系统,该系统在更多区段投入应用。系统发射红外线光,利用反射光来判断限界内有没有异物。“如果有像石块一样的异物砸到轨面上,设备会发出刺耳的警报声,后方也会收到相应的报警信息,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置。”照片中,这一检测系统像忠诚的“守卫”,守护着线路安全。
有水害风险,检查车先行。“一旦出现降雨应急预警,在三家店至官厅西间上下行的高风险区段,轨道车基地检查车将会及时出库,在旅客列车前行驶。只有检查车安全驶出,旅客列车才能开行,起到引导的作用。”韩局生介绍。
今年,无人机航拍、卫星云图、雷达图识别等技术手段将被应用于铁路防汛。沿线各站也配备了卫星电话,即便没有信号,也能及时沟通联络。
“上山下河”专业纵深排查
今年是丰沙线建成通车70周年,比丰沙线小1岁的张平小时候住在首钢大桥附近,每天都会趴在窗前看丰沙线列车疾驰而过,那是他儿时的记忆。“以前也喜欢坐丰沙线列车溜达,最喜欢望向窗外,看高山河谷连接,感受钢铁巨龙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。”景色优美、票价便宜、怀旧感满满,重新恢复开行的丰沙线列车,依然是不少一线劳动者的选择。2025年3月,阔别5年更换了新型国产车厢的K3/4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,穿越丰沙铁路线开始试运行,汛期安全尤为重要。
汛前,铁路部门对丰沙线进行3轮“上山下河”专业纵深排查,共整治水沟淤积、山石掉落等1199处隐患,确定472处重点防洪处所并实施闭环管控,推进两批共14项防洪预抢工程和3项复旧工程。当前,丰沙线实施防洪网格化管理,划分三级网格责任单元,强化预警分级响应。
如今,永定河畔绿树成荫,休闲广场毗邻林立,农舍站房修缮一新。位于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“路地协作文化交流基地”去年9月对外开放,曾在“23·7”极端强降雨时救助和安置过旅客的北京西工务段安家庄线路工区,如今变身“红色教育基地”,记录了发生在安家庄的感人故事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胡子傲
久联优配-久联优配官网-太原股票配资网-地方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